“不登门不放心”(“我是党员,我在岗位”)

发布时间:2024-11-18 11:54:08 来源: sp20241118

  把祖平前往林地圈舍投喂饲料。

  把祖平(中)与农特产品认购者签订协议。

  冬日暖阳透过玻璃窗,照在办公桌上。上午9点,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通远镇青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把祖平拎起一箱牛奶,径直朝脱贫户老火家走去。

  常年在外务工的老火,前阵子刚回村。得知消息,把祖平决定第一时间上门走访。他近来一直忙着采集脱贫人口的收入信息,随身带着“政策一页通”,上面印着就业补助、农业补贴、医疗保障等10多项优惠政策和申报流程。

  “电话里说一声不就行了?大冷天还让你专门跑一趟。”见把祖平来了,老火连忙招呼妻子倒茶。“不登门不放心,有啥需要帮一把的,当面也能把好政策讲讲嘛!”把祖平笑着说。

  这几年,依托政策扶持,老火家的土坯房升级为二层小楼,宽阔的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他在外务工月收入超3000元。老火说,儿子现在在邻省的企业当技工,一年到手近6万元,“目前啥都不缺,就盼着抱孙子哩!”

  地处鸡冠山脚下的青岭村,平均海拔2700米,是个典型的山村。过去,由于山大沟深、交通不便,村民出路少、收入低,贫困发生率一度超过40%。2018年开始,当地启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村民一部分迁往镇政府所在地,一部分安置在距县城约8公里的国道附近,村民形象地称之为“八里新村”,还有一部分留在原地。

  一个村的村民分散在多个地点居住,相隔最远的有25公里,遇事免不了来回跑。把祖平常被调侃:“你这个‘村长’,当得像‘镇长’咧!”

  走访完脱贫户,把祖平又急匆匆赶回村委,召开老村闲置房屋拆除碰头会。

  为啥要拆除?“一来是年久失修、长期没人住,更关键的是,可以盘活闲置资源,发展养殖业,壮大集体经济。”会上,把祖平耐心解释,“闲置房屋拆除后建成圈舍,村民既可以承包经营,也可以流转收租,总之就是拓宽致富门路!”

  “搞养殖同意,拆房子不干。”62岁的张老汉率先发了言,虽然现在住在县城里,但保不齐将来想回来,“到时候想‘落叶归根’,却没地方住,可咋办?”老张的话一出,大家七嘴八舌议论起来。

  讨论持续了一个半小时,还是没能达成共识,会议无果而终。“村民意见不统一,一次碰头会没能敲定,这很正常。”经常做群众工作的把祖平并不气馁,“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大不了我们先带头干起来,让大伙儿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送走村民,已临近中午,把祖平驱车赶往老村。

  在一处农家乐餐厅,几位兰州来的客人已经到了。拍黄瓜、拌萝卜,当中一盘硬菜非“鸡窝烧”莫属——食材用的是山上养殖的“溜达鸡”。吃饭倒是其次,要紧的是今天要签订首批“蕨麻猪”认购协议。

  今年初,把祖平带领干部群众利用本村500亩退还的林地大力发展养殖业,还做起了农家乐,建设生态村。同时,他积极跑市场、找销路,在驻村帮扶队牵线搭桥下,与兰州餐饮企业签订供货协议。

  签名并按上了红手印,把祖平拿着预售订单看了又看,然后将其郑重交到客户手上。

  这阵子,随着订单增加,青岭村林下经济建设、养殖、用工规模逐渐扩大,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有活干。村民王松林就是其中之一,掌握焊接技术的他,在老村搭凉亭、建圈舍,“工资300元一天,既不担心拿不到工钱,还能就近照顾家里人。”王松林的心里,甭提有多开心。

  “脱贫后,就是要带着大家伙儿千方百计谋增收。”把祖平说,青岭村启动林下经济项目以来,累计收益近25万元,带动146名脱贫人口人均增收约3000元。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28日 17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