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6 00:17:52 来源: sp20241106
“今天,大藤峡工程全部机组投产发电,普通的一天因此而变得振奋人心。”近日,在国家水网重要骨干工程大藤峡水利枢纽全部机组投产发电大会上,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水力发电厂总工程师陈涛说。大藤峡水利枢纽主体工程较国家批复的建设工期提前4个月完工。为了迎来这一天,建设者们走过了不寻常的9年。
“多位知名专家多次提出108个月工期不可能建成,但是我们团结攻坚,提前4个月迎来了全面投产发挥效益。”大藤峡公司工程建设部主任谢济安说。
拓荒的感觉
大藤峡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大最长的峡谷,地处我国西南水运出海的咽喉要道,控制着西江水系56.4%的流域面积和56%的水资源量,是天然建坝良址。自开工建设以来,参建各方克服了重重困难:工程施工准备期、筹建期和主体工程施工期三期叠加、高温多雨、洪水频发、地质复杂……
建设初期,三通一平工作尚未完成,“当时主料还要外购,可工区道路还没修好,一下雨就成泥汤了。车轮在转,但车子动不了,真是拓荒的感觉。”大藤峡公司船闸中心主任王小林说。
2017年7月,遭遇特大暴雨和外江洪水的双重夹击,工人24小时排班抢修设备,确保工程度汛。“2017年9月测算,工期延后了13个月,而且船闸供货迟了,一共延迟18个月。”王小林说,当时水利部高度关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对整个工区道路进行硬化,增加工作面;把国内最先进的施工设备都调来用;以天为单位安排任务细化落实;把每项工作分成多个节点,完成有奖励。“基本上和打仗没有两样。”
前辈的话铭记于心
“这是我毕业以后干的第一个项目!”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大藤峡项目部安全环保办主任于可辉对记者说。
2016年3月,在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读大三的于可辉和20多名同学一同被分配到水电八局大藤峡项目部实习。干到现在的,还剩6个,都已成为项目骨干。
“最不适应的是这里的气候,又湿又热,我刚开始也想过要走。”于可辉说,后来跟父母和单位领导聊,他们都说刚毕业就赶上这么个大工程,是很好的学习和锻炼机会,“我就想先干着吧,7年多就这样过去了”。
刚来的时候,学水利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他被分配的岗位是现场安全员,跟着老师傅每天在拌和楼巡查。“刚到工地时,刘师傅跟我讲,安全管理是个良心活,你坐那儿不动是一天,积极查找隐患也是一天,但你及时消除了隐患,可能就避免了一个事故的发生。”于可辉说。
当时的安全总监高运涛嘱咐他:“干安全就要婆婆嘴、跑断腿,不能留情面,宁听骂声,不听哭声,否则只会害了工人,也害了我们。”
两位前辈的话,于可辉铭记在心。
节点目标如期实现
2016年8月,于可辉从工区调到安全办,负责内业工作。本以为坐办公室轻松多了,没想到还有另一重考验,按照管理要求,单单安全管理资料就分工作计划和目标、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安全教育、应急救援、隐患排查治理等8个一级项目、28个二级项目和149个三级项目。
耐下心来,他花了近一个月时间,把资料分类整理得井井有条。而这个过程,不仅磨了这个年轻人的性子,也让他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生产要求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后来遇到编写安全管理制度、相关操作规程、各类演练方案时,于可辉心里有底了。
2020年春节,节后工地上应该有6000人到岗,可实际只到3000人,用工严重短缺。“全体总动员”模式开启,项目经理也参与接线,南京水科院的专家、博士也在工地上一起干。作为安全环保办的见习副主任,于可辉和同事们一起到工地干活。“项目领导带着我们扛电缆、运钢筋、拖拉近1吨重的土工膜,大家干劲很足。”最终,这一年的“蓄水、通航、发电”三大节点目标如期实现。
7年来,于可辉见证了黔江通航吨级由300吨级提高至3000吨级,“魔鬼航道”变成“黄金水道”。
蒋菡 【编辑:房家梁】